经验分享|江苏大学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展2020“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在线模拟大赛

2020-05-09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不但要建的好,更要用起来。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学校依托"实验空间"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活动。


近期,实验君将陆续推出一些学校的优秀应用案例,分享先进经验,促进交流进步。


今天分享的是江苏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展2020“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在线模拟大赛的情况。



简介


2020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在线模拟大赛是一次兼具互动性、灵活性、游戏性、情景性,多场景、多主体博弈的在线实验教学活动。


大赛旨在增强学生开发专利资源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专利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持续经营企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检验学校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际教学应用能力,鼓励教师以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江苏大学20多个学院30个专业的200多名在校学生参加了比赛,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01

平台工具

大赛采用江苏大学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依托“实验空间”平台,结合腾讯课堂、企业微信等多个直播互动平台和问卷星、抽签助手等APP系统进行。


02

组织过程

比赛准备:

团队教师成立教学、大赛培训教学小组,研讨确定大赛对象、报名方式、大赛时间、培训模式、比赛规则、比赛分组抽签方式、大赛奖励等工作,制定大赛章程和培训比赛方案,在微信和QQ群进行发布和宣传。


比赛报名:

在问卷星APP设置报名信息,报名开始及截止时间,报名队伍名额。通过微信公告报名网址和二维码,学生可以访问网址或直接扫码进入问卷星报名。


赛前培训:

赛前培训为时两周。学生先利用“实验空间”提前预习实验项目内容。再由教师组织网络直播演示实验过程,围绕企业创业经营和知识产权博弈两条主线对相关知识点和关键决策进行讲解。学生在“实验空间”上进行反复练习,并以模拟比赛的形式熟悉巩固所学内容。教师汇总练习和模拟比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书面文档统一解答。


签到分组:

比赛前一天通过问卷星设计签到表格,各队扫描进入签到。为确保公平,采用抽签助手在腾讯课堂通过直播抽签的方式,进行随机抽签分组。


正式比赛:

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阶段进行。初赛经营四年,每年经营时间为1小时,研发阶段25分钟,生产阶段15分钟,维权阶段20分钟。决赛经营六年,每年经营时间为1小时,研发阶段25分钟,生产阶段15分钟,维权阶段20分钟。比赛时多组同时进行,比赛进度由教师统一按预先公布的时间在后台进行控制。


评比分析:

实验项目自动记录学生实验操作、决策过程和经营成果,并自动生成相应的专利报表、收支报表、资产报表、经营成果报表、综合成绩排名报表,自动完成综合成绩计分。教师对各家公司决策报表和经营成果报表进行分析、点评,并结合现实中不同公司经营决策进行评析,确定最终比赛名次。


03

总结

(一)通过采用“实验空间”等多种平台和工具构建的综合立体式教学活动,实现了全线上运作,是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探索,帮助教师根据实验数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沟通指导、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


(二)通过培训和比赛,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应用能力得到检验,充分展现其教学价值。学生普遍认为借助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能参与到创业经营的全过程,并在多种互动博弈场景中进行模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对创业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三)“以赛促学,以赛助教”模式效果显著。教学培训与比赛过程全部以学生为中心,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教师们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和提高。


(四)评价体系创新。通过实验项目的全过程数据沉淀与综合分析,不但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反应学生的实践决策水平。与一般考试相比,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准确、全面。